星期二, 8月 21, 2007

(MG) WD-M01 ∀Gundam

當值得紀念的MG100號公布是Turn A Gundam時,有種「啊....果然」的理所當然,也有種「唉.....」的失望。畢竟Turn A 扛著「集合所有Gudam大成」的招牌,來「集合MG1~99」的技術也是說得通,不過我就是不喜歡那個翹鬍子啊(歎)。

Turn-A Gundam

Turn A Gundam的原作並沒有看完,對劇情的瞭解也多來自於超級機器人大戰α外傳而已,所以只單純的以「MG100」來看待這個套件,也出乎意料地有樂趣呢!

Turn-A Gundam

據Bandai的訪問稿,因為當初原設計Syd Mead大師就沒有內構的設計稿,他們不敢造次,乾脆捨棄了自GP01以來MG的內構慣例,以更大的自由度來重現Syd Mead大師的線條。修飾得算蠻成功的,腳部那些片狀驅動器(怎麼都想不通這些片狀結構怎麼造成浮力讓Turn-A飛起來)還會連動,蠻細緻的。

Turn-A Gundam

Turn-A的武裝蠻單純的,主要還是光束步槍、光束劍、鋼彈流星錘(相隔20年之後從初代Gundam繼承來的?)為主,本體上的武裝還包括胸部飛彈及號稱是鋼彈史上最強武器「月光蝶」。光束步槍的造型很奇特,不知道光束是從哪冒出來的?胸前的裝甲可以一片片打開,露出飛彈口。

Turn-A Gundam

光束步槍可以拉長變成最大出力模式,意思是榴彈砲?

Turn-A Gundam

鋼彈史上數一數二強的武裝:「月光蝶系統」在背後,照解說看來,就是背部裝甲打開以後,散播nano machine造成直接/間接破壞,將過去人類埋進黑歷史裡。沒看過原作很難想像是怎麼樣的情形,很可惜也沒附效果套件,只好想像了。

Turn-A Gundam
DSC_33574
Turn-A Gundam

光束劍的位置在肩膀上,這次的肩部裝甲設計跟以前很不一樣,本來想那麼大一片應該會檔到動作,結果巧妙的機關將肩部裝甲縮起來,就可以完成拔劍的動作,別出心裁!

Turn-A Gundam

鋼彈流星錘!這張就可以看到上掀的肩部裝甲。

Turn-A Gundam

最終兵器當然是那支翹鬍子啦!當初看到這個設定時,腦中第一個浮現的就是這個動作啊!

Turn-A Gundam

講到Turn-A,似乎一定要有牛(?),據說劇中靠著胸部的多功能艙裝了不少東西,除了運牛,好像還走私過核彈(!)。

New style of part number

本套件還有一個特色,就是零件邊框的標示改成摟空式的了,以往都是突起標示,有時候不太好認,我多半都是貼標籤紙方便尋找,現在摟空之後辨識性大大提升,希望以後都是採用這種方式!

總結
優點:將原作的設定修飾得更修長帥氣,如果可以再對翹鬍子小針美容一下,就更完美了;雖然全部是ABS關節,不過技術比起Crossbone Gundam的時候更進步,沒有出現維持力低下的情形;裝甲設計巧妙,肩膀的可動設計讓人眼睛一亮。
缺點:大腿關節還是不夠牢,把玩的時候容易掉下來,大腿裝甲在動作時也會卡住;如果能附月光蝶系統特效,就更完美了。

綜合評價:★★★★☆

更多照片在這裡

星期二, 6月 05, 2007

(MG) MS-06S ZAKU II Ver. 2.0

ZAKU II是Gundam系列的原點,將宇宙戰爭的主力武器從艦隊大砲轉移到MS,具有劃時代的意義。尤其是它設計上講究的汎用性能、換用各種武器裝備以適應不同戰場的思維,影響了之後所有MS。或者可以說,構築了接下來四分之一世紀機動戰士動畫的根本。

DSC_31298

ZAKU II在動畫中,其實是如它的名字語源「雜魚」(小兵)的意思一般,從機動戰士Gundam TV版第一話到最後一話,都是專門出來被打爆用的。雖然是帶著一絲絲哀愁的機體,但也因為不是主角機不需要受到玩具商的「關愛」,製作者天馬行空賦予它各種裝備樣式與後設定,造就了絕大的人氣。在Bandai剛開始要發展MG系列時,「最希望MG化的機體」票選第一名竟是ZAKU而不是主角Gundam。從MG化以來經過12年的時間,Bandai的技術不斷進步,終於再推出MS-06J ZAKU II Ver.2.0版,隨後推出了紅色慧星夏亞(シャア・アズナブル)專用的MS-06S。

DSC_31302

依照設定,擁有特殊功績的軍官可以享有個人塗裝的配機,其實就像二次世界大戰的擊墜王一樣,是種英雄的表徵。夏亞因為在魯烏姆(ルウム)戰役中單機集沈五艘連邦軍的戰艦,因而得到紅色慧星的別名,右肩盾上畫著滿滿的戰艦擊沈標誌。Bandai這次還特別發行了紅色慧星專用的Gundam Base,其實就是之前的Gundam Base改色而已。

DSC_31301

夏亞的另一個特點就是「三倍速」,是連邦軍驚異於他的速度而得。其實根據設定他的機體只有提昇30%的驅動力,是利用腳踢被擊沈戰艦的反作用力進而取得同機種以上的移動性能,給人快了三倍的感覺而來。

DSC_31279

ZAKU II最著名的就是這個120mm機關槍。看起來很讚,可是一比上Gundam的光束步槍馬上就鳥掉了,不被屠殺也難啊(泣)。

DSC_31308

ZAKU II ver. 2.0的特色是頭部單眼有個小機關,當頭轉動的時候,眼睛也會跟著轉。

DSC_31283

紅色慧星就是要配紅色的Gundam Base呀!

DSC_31282


DSC_31286


DSC_31292

同樣的,電熱斧砍砍戰艦是可以,遇到Gundam的光束劍還是只有挨打的份(嘆)。

DSC_31293

Ver. 2.0最令人驚嘆的就是可動性,因為設計的關係,ZAKU的裙甲一直是模型化的障礙,很難做出合理不影響行動卻又符合動畫設定的設計,在這個版本有了完美的解決。

DSC_31297

就是這個側裙甲往後滑移的設計,讓大腿移動的範圍擴張到跟人的動作幾乎一樣。

DSC_31311


DSC_31322

感謝阿姆羅同學友情演出「ええい!連邦のMSは化け物か!?」(連邦的MS是怪物嗎!?)


總結
優點:可動範圍滿點,裙甲以及肩膀的構造設計幾乎擋不到動作;採用堆疊式內構,很仔細地把ZAKU內裝整個實現,連熱核動力爐懸掛骨架都作出來,只能說是製作的執念;動力管的製作採用雙重灌漿的方法生產,以前製作時得一小塊一小塊慢慢拼湊的步驟得以大幅簡化。
缺點:實在挑不出什麼缺點,頂多就只有電熱斧沒有分色可以挑剔了吧?這台真是該每家供一台起來的啊!
綜合評價:★★★★★

更多照片在這裡

星期三, 5月 30, 2007

(MG) GAT-X105 Strike Gundam + I.W.S.P.

在Gundam Seed及Gundam Seed Destiny播完了以後,一直遲遲沒有新的Gundam動畫,而Bandai總不能讓這個金雞母沈寂下去,所以開發了外傳系列,順便可以再出新的模型。

Strike Gundam + I.W.S.P.

這組Strike Gundam+I.W.S.P.就是外傳中的產物。在設定上,它是根據Seed主角大和煌駕駛的那台Strike Gundam的資料為基礎進行細部修改,並加上了I.W.S.P.(Intergrated Weapon Striker Pack)複合式兵裝而成。由史溫(スウェン・カル・バヤン)中尉進行實戰測試,其資料回饋到後來在OVA Gundam Seed C.E. 73 Stargazer中出場的Noir Stiker Gundam。

Strike Gundams

本體跟PG版作個比較,1/60感覺起來大一倍呢!這個版本因為設定上調整過裝甲強度,顏色比標準版Strike要來得深。

Strike Gundam


Strike Gundam

少了PG複雜的細部構造,MG的身長比例就是比較帥氣。

Strike Gundams w/ Grand Slam

跟PG版一樣附了超大劍Grand Slam。

Strike Gundam w/ Grand Slam


Strike Gundam


Strike Gundam

既然是Strike一脈,小刀、光束槍等簡配是一定有的。本體套件其實是2003年發行的MG版Aile Strike Gundam改色,所以內構、可動範圍都是一樣的。

I.W.S.P.

新加的部分,除了Grand Slam以外,重頭戲就是這個I.W.S.P.背包,包括115mm電磁砲、105mm單裝砲、9.1m對艦刀以及左手上的30mm六管機關砲和光束迴力鏢。可以說近遠攻守兼備,把標準版的空戰、砲戰、近身戰全部裝在一起。不過也因此耗電量大增,稼動時間嚴重不足,很多武裝到了Noir Striker的時候都取消了。

Strike Gundam + I.W.S.P.

全武裝模式。左手的武裝防盾因為含了六管機關砲跟光束回力鏢,影響重心,是在Noir Striker開發中第一個被拿掉的武器。

Strike Gundam + I.W.S.P.

肩膀上那四管砲實在很誇張,整個頭被埋在裡面,可動範圍為零(汗)。

Strike Gundam + I.W.S.P.

機翼的部分讓人聯想到Seed Destiny中的Infinite Justice Gundam。

Strike Gundam + I.W.S.P.

對艦刀是蠻帥氣的,可惜背著那麼大的背包,動作很拘束,恐怕派上用場的機會不高吧。

Strike Gundam + I.W.S.P.

不知道為什麼Seed的世界裡很喜歡用光束回力鏢,從Seed到Seed Destiny都有出現,這個真的實用嗎?(汗)


總結
優點:武裝豐富,I.W.S.P.單機就魄力十足。
缺點:本體距離現在的技術已經有一段距離,可動範圍跟手指的握力都比不上新的套件,尤其是I.W.S.P.的重量導致整個機體重心後移,自立不可能。
綜合評價:★★★★

更多照片在這裡

星期日, 4月 01, 2007

(MG) MSZ-006 Zeta Gundam Ver. 2.0

Zeta Gundam 是機動戰士Z Gundam的主角卡謬的後期座機。在MK-II取得了Movable Frame的技術、輔以夏亞自阿克西斯帶來的Gundarium γ合金,使得Zeta有辦法完成複雜的變形機構,擁有不管在宇宙或是大氣層內均可以使用的泛用性能。這台試作機也成為以後許多機種的基本設計,一直到RX-93時期都還有它的後繼機種在服役。

DSC_27868

與MK-II一樣,這台Ver.2.0也是為了配合Z Gundam劇場版推出而重新設計推出的套件,主要差異在可動性的提升以及比例的修飾,整體看起來比起Ver.1.0更為高挑,可動範圍也驚人的媲美其他MG機種,它可是能完全變形的呢!

DSC_27872

這個套件誠意十足,將所有Z Gundam拿過的武器都附上了,這是比本體還高的Hyper Mega Launcher。

DSC_27874



DSC_27883



DSC_27885

Zeta 的光束步槍可以當光束劍來用,兩腰側各還有一隻標準光束劍。

DSC_27879

榴彈砲和彈匣。

DSC_27887



DSC_27886

套件的握力很優秀,Hyper Mega Launcher可以自己握得牢牢的,比起來最近的機種握力真是每況愈下(拍桌)。

DSC_27875

不虧是跟MK-II同時開發的機種,兩個底座可以合併成阿卡馬的整備及發射甲板。


Zeta Gundam Wave Rider Mode

Zeta的特色就是變形。有時候設計上實在無法克服,會用零件交換的方式。不過本套件的內構設計很優秀,在絲毫不影響可動性的情形下完成了無零件交換的變形機構,可怕的Bandai技術力!

Zeta Gundam Wave Rider Mode

連光束步槍跟Hyper Mega Launcher都可以牢牢固定,只能說感心感心。

Zeta Gundam Wave Rider Mode



總結
優點:完全變形機構重現的情形下仍保有極高的可動性;武裝豐富誠意十足,沒有用到的零件(榴彈彈匣、MK-II用的支架等)都可以mount在台座背面,很貼心。
缺點:為了顧及變形機構,平常一片零件可以解決的部分得用很多層零件堆疊,導致強度不足,把玩起來還蠻令人不安的。其中的可動零件密合度鬆緊不一,改變動作的時候容易導致卡榫受傷的意外。
綜合評價:★★★★☆

更多照片在這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