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六, 8月 30, 2008

(MG) MSA-0011 Ex-S Gundam

G.F.F.版的S-Gundam/Deep Striker擺在櫃子裡很久了,最近才終於動手MG版的Ex-S Gundam。S-Gundam系列的人氣雖然很高,不過礙於它的設定相當複雜,Ex-S Gundam的完全變形一直都被認為是「不可能的任務」。不過Bandai在2003年還是透過MG將它實現了,付出的代價是幾乎跟PG版一樣多的零件數,以及考驗理解能力和創意的變形過程。 orz

Ex-S Gundam
全武裝的Ex-S Gundam,跟我國中時組過的1/144不太一樣,主要是多了肩膀後面掛著的兩個超大能源槽。

Ex-S Gundam
背後的超大背包看起來一副凶猛的樣子。依照設定,這樣的載重比標準S-Gundam多了80%,但獲得了相當於11倍的超級推力。

Ex-S Gundam
大腿兩側的光束加農砲為變形設計了三重轉軸,可動範圍非常大。

Ex-S Gundam
Reflector Incom是有線式誘導兵器,主要是射出後可以自動計算軌跡反射本機的光束武器,達成全方位攻擊。

Ex-S Gundam
不過以前看不懂日文時,一直以為那是手榴彈,所以習慣讓它用手拿。(笑)

Ex-S Gundam
跟龐大的身軀比起來,這光束劍就有點囧了。

Ex-S Gundam
招牌姿勢一定要來一張的。

Ex-S Gundam
其實重要的關節都有螺絲,擺姿勢很穩。可惜裝甲多少妨礙了可動範圍。

G-Cruiser
變形成G-Cruiser模式足足花了我一個小時的時間,比起Z-Gundam Ver.2.0來得久多了,主要是變形的步驟在說明書上其實不太好懂,得發揮創意猜猜看才行。

G-Cruiser
有了超大的Booster Pack,Ex-S Gundam具有從地表脫離大氣圈的能力。

G-Core
G-Core還可以裝甲化。


總結
優點:完全變形、關節有螺絲輔助,相當牢靠。
缺點:可動範圍有限、變形過程不夠清楚。

綜合評價:★★★★

還有更多照片在這裡

星期一, 8月 04, 2008

(MG) MSM-04 ACGUY

小時候隔壁住著市議員的二房,他們的小朋友跟我剛好同年,所以常常有機會看到或玩到一些當時台灣沒有的東西,比方說日本當時的特攝片「宇宙刑事」等等。機動戰士Gundam也是在那時在玩伴家看的錄影帶。一直記得其中一幕:三個小朋友跑到一個懸崖邊玩,然後不知怎麼的他們的後面閃了一陣紅光,一回頭又不見了,之後他們就離開這個地方,結果紅光是敵方機器人的單眼發出來的,後來開始一連串進攻。這一段印象很深,從這時開始認識到「單眼機」就是敵人(笑)。後來過了很久,才知道這台就是阿凱。

ACGUY
初代鋼彈的時候,除了主角機以外,贊助商比較不會限制製作者的設計,所以可以天馬行空搞一堆機械獸之類的敵方角色出來。日後又有MSV等各種外傳、補設定等等把技術細節補上,也算是一種特殊待遇吧。

ACGUY
比方說阿凱的設定是「沿用ZAKU MS-06J的構造發展出來的廉價版水陸MS」,可是光MS-06J的出力並無法支持右手的粒子砲出力,所以補設定:裝了兩顆發動機!

ACGUY
套件本身在關節下來蠻多功夫,伸縮四肢加大活動範圍,右手的爪子內裝彈簧,可以伸縮。

ACGUY
關節維持力也不錯,叉個Gundam綽綽有餘(誤)。

ACGUY
左手附的則是魚雷發射的水流效果。

ACGUY
還附一個豪華台座,配上腳底漩渦效果跟旁邊游泳的蛙人,很像在水中的感覺。

ACGUY
大概是因為身體比例的關係,阿凱一直是「萌え」角色的代表,怎麼擺都可愛。

ACGUY
「我跳~」

ACGUY
休息中

ACGUY
「來信阿凱教吧~~」

ACGUY
體育座是阿凱的招牌了,跟HCM-Pro的縮小版一起排排坐吧!

ACGUY
秘密武器:用特效套件做的水槍(誤)。


總評
優點:可動範圍大,內部構造精密。
缺點:肩關節跟髖關節可以延伸,但這部份的設計很難真的拉出來,否則可以擺更寬廣的姿勢。
綜合評價:★★★★

還有更多照片在這裡

星期二, 7月 29, 2008

(PG) RX-78 Gundam GP-01/Fb

機動戰士0083 Stardust Memory這一系列OVA發行的時候,剛好是我進高中的時候,那時台灣的動漫誌還很發達,神奇地帶一票人在各種動漫畫領域中扮演引領的角色。這部動畫可以說是奠定了「寫實派Gundam」的基礎,當然那時大書特書是一定的。可惜我對劇中主角浦木一點好感也沒有,所以只有上了大學趁著動畫社的活動時看過一次,接下來就是每次機器人大戰中必出場的GP-01/Fb、敵方角色GP-02以及火力超強但不能著陸的GP-03。

Gundam GP-01
去年在作完PG版Strike Gundam以後,本來想想PG的零件實在太多了,沒事不要挖洞給自己跳,沒想到後來在Y拍看到便宜的GP-01/Fb,想想還是買回來放著好了。拖到一年多,最近要整備Edmond的房間,這個佔很大位子的套件沒地方放了,只好趕緊作一作。

(PG) RX-78 Gundam GP-01/Fb

(PG) RX-78 Gundam GP-01/Fb
超大的箱子,旁邊站著的是MG Gundam Ver.OYW,約18公分高。

(PG) RX-78 Gundam GP-01/Fb

(PG) RX-78 Gundam GP-01/Fb
打開外箱,裡面還有兩個內箱。

(PG) RX-78 Gundam GP-01/Fb

(PG) RX-78 Gundam GP-01/Fb
然後才是滿滿的零件。依照外盒上的標示,本套件共含框架41片、1203個零件、38根螺絲跟一堆有的沒的;組合完的高度約32公分、62處可動關節、可開關的裝甲41處以及伸縮桿30支,可以說是怪物級的套件呀。搞了很久,中間還跳去作了MG Gundam Ver.2.0,總算是在颱風天把整個套件作完了。

Gundam GP-01
不虧是怪物級的套件,光內構就三層,還用彈簧作了一堆機關,比如說盾牌的收納。

Gundam GP-01
這個套件畢竟是2003年的,可動範圍不若後來的Strike Gundam,跟現在的MG比起來,也是普普而已。不過體積大,擺起來就是一整個魄力。

Gundam GP-01
按一下,盾牌就會展開。

Gundam GP-01
核心戰機內的駕駛座會旋轉,這樣的設計總算是在Gundam Ver.2.0也實現在MG上了。

Gundam GP-01
一堆可開閉的裝甲,重點是關起來的時候還蠻牢固的,不會零零落落。

Core Fighter FF-XII/Fb
豪華地附了兩台核心戰機,變形機制完美隱藏起來。

Gundam GP-01Fb
零件會那麼多,就是因為外裝甲可以換裝成Fb (Full burnern)模式。

Gundam GP-01Fb
拿的槍也不同。

Gundam GP-01Fb
肩膀上的噴嘴也是用彈簧機關控制的。

Gundam GP-01Fb
胸前也有噴嘴,有個小機關可以開啟、收納。

Gundam GP-01Fb & Aile Strike Gundam
手上僅有的兩台PG:Aile Strike Gundam 跟RX-78 GP-01/Fb。

Gundam GP-01Fb
最感心的,還是這個整備架,可以把多的零件都堆上去,還有小工作人員,配上打開的裝甲,很有臨場感。

總評
優點:結構細膩,關節紮實,武器都有特殊的機關,可以握得牢牢的。
缺點:可動範圍有限,有的零件公差還是有點大。
綜合評價:★★★★☆

還有更多照片在這裡

星期一, 7月 21, 2008

(MG) RX-78-2 Gundam Ver.2.0

MG鋼彈Ver.2.0是今年暑假Bandai的重點商品。從去年的Zaku Ver.2.0開始,Bandai就想再重塑一次UC時期的MS發展史,從Zaku展開一系列衍生機種,到今年開始,總算輪到連邦軍的V作戰了。有了近乎完美的Zaku Ver.2.0在前,鋼彈Ver.2.0的挑戰不算小。尤其鋼彈可是Gunpla的招牌,從MG No.1、Ver.1.5、Ver. KA、Ver.OYW.....等等各種版本,Ver.2.0要能有新的突破,確實是令人期待的。

Gundam Ver. 2.0
本套件的主旨是「回歸原點」,體型設計與配色重現近三十年前的電視版比例,頭大腿短身體粗壯。這樣的作法蠻具爭議性的,畢竟與現在的細身長腿設計差很多。話雖如此,看機體線條的構線,的確是花了很多心思,幾乎線條上都是曲線,這可是當初為了縮小被彈面積而產生的構想喔!

Gundam Ver. 2.0
有別於現在的裝甲外露潮流,所有的細節跟內構都被包在裝甲裡面,只保留了最少的細節,這也跟TV版一致。

Gundam Ver. 2.0
核心戰機可說是這次一個非常關鍵的進化,光戰機本身就有許多機關:(1)駕駛座會跟著機鼻連動,當機鼻收起來的時候,駕駛座會旋轉九十度;(2)機翼可以展開伸長,而不像以前的機種,為了遷就變形機構,機翼都短短的;(3)飛彈架可旋轉收納;(4)當機鼻向下折的時候,尾翼會連動收起來。光這些機關,小小一台飛機就很好玩了。

Gundam Ver. 2.0
以前的套件,有核心戰機,腰部可動性就受到限制,可動性高的套件如Ver. OYW,就沒有核心戰機。到了Ver.2.0,總算是魚與熊掌均得了。

Gundam Ver. 2.0
別看它外型呆呆的,所有的精華都在內構上,腳掌可動部多達三處,膝關節的可動性也是完美,髖關節更是到目前為止可動性跟維持力最佳的一個套件,徹底改善了Ver.OYW下半身可動性稍差的缺憾。

Gundam Ver. 2.0
肩關節採取的多重構造,也在維持原裝甲線條的條件下達成媲美Ver.OYW的可動性。

Gundam Ver. 2.0
受限於短脖子的影響,頭部向下的角度有限,不過向上幅度倒是蠻廣的。

Gundam Ver. 2.0
首次模型化的武器:榴彈砲?

Gundam Ver. 2.0
肘部關節也是全新設計,多兩支連動軸。

Gundam Ver. 2.0
身體各處的關節設計得非常巧妙,動作擺起來就是「自然」,一點都不勉強。

Gundam Ver. 2.0
火箭筒終於有分色了!砲口如果塗黑會更好。

Gundam Ver. 2.0
單薄的Full Burst Mode。(汗)即使是MG Seed的套件,髖關節的角度跟維持力都沒這麼好喔!

Gundam Ver. 2.0
借Ver.OYW的鐵球來用一用(笑)。

Gundam Ver. 2.0
連長槍都有了,鋼彈的武裝裡就只差Gundam Hummer了吧,據說是計畫放在接下來要推出的G-Armor套件裡。

Gundam Ver. 2.0 & Ver. OYW
Ver.2.0跟Ver.OYW比一比。以外表來看,Ver.OYW帥氣得多,可是比起可動性,還是Ver.2.0略勝一籌。

Gundam Ver. 2.0
台灣版本還送一個鑰匙圈,這個聽說是限定特典喔!大概Bandai台灣也認為這外型賣相太差吧(苦笑)。

Gundam Ver. 2.0
鑰匙圈的另一面。


總評
優點:內構再攀顛峰,在有核心戰機的情況下還能保持腰部的可動性,肩部、肘部、髖部、膝部、踝部各關節的維持力跟可動範圍均屬上乘。
缺點:實在挑不出什麼缺點,硬要說,就只有外型比例不討喜吧。希望能用這個骨架,再推出帥氣版本的衍生型呀!
綜合評價:★★★★★
外型補正後:★★★★☆

還有更多照片在這裡